组建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需要综合考虑舰种特性、战术搭配以及战场环境。驱逐舰作为基础舰种,具备高机动性和侦察能力,适合执行护航和骚扰任务,但其火力较弱,需配合其他舰种使用。巡洋舰是多面手,兼具火力与防御,适合担任舰队中坚力量,可在主力战中提供稳定输出。战列舰作为重型火力单位,拥有极高的攻击力和装甲,但机动性差,需其他舰种掩护。潜艇擅长隐蔽突袭,能对敌方舰队造成致命打击,但防御薄弱,一旦暴露易被集火消灭。
海军战术的核心在于舰种协同与阵型布置。战列舰应部署在舰队中央或后方,确保其火力能安全覆盖战场。巡洋舰可分散于侧翼,既能支援战列舰输出,又能抵御敌方驱逐舰的突袭。驱逐舰需前出侦察,为舰队提供视野优势,同时利用机动性干扰敌方阵型。潜艇则潜伏于战场边缘,伺机对敌方高价值目标发动突袭。舰队行进时需保持紧凑阵型,避免被敌方分割包围,同时注意利用地形掩护,减少遭受空袭的风险。
若敌方以战列舰为核心,应优先摧毁其护航舰只,削弱其火力支援能力,再集中火力歼灭战列舰。若敌方潜艇数量较多,需加强反潜力量,派遣驱逐舰进行针对性猎杀。面对混合舰队时,需根据战场形势灵活调整攻击优先级,通常按潜艇-驱逐舰-巡洋舰-战列舰的顺序依次消灭。在近海作战中,可借助岸基炮火支援,而远洋作战则更依赖舰队自身的火力与续航能力。
舰队养成需要长期资源投入与科技研发。优先升级主力舰种的攻击与防御科技,战列舰应侧重火力强化,巡洋舰需平衡攻防属性,驱逐舰则重点提升机动与反潜能力。军官技能选择直接影响舰队战斗力,战列舰军官应配备重炮指挥与装甲强化技能,巡洋舰军官适合学习火力协调与损管技能,驱逐舰军官则需掌握侦察与反潜专精。日常任务和限时活动是获取稀有舰船图纸和高级装备的重要途径,需合理安排资源参与。
开战前通过侦察掌握敌方舰队构成与部署,制定针对性作战计划。交战初期利用驱逐舰抢占有利阵位,为主力舰创造输出环境。中期根据战况调整集火目标,优先消灭敌方高威胁单位。劣势时可采取且战且退策略,利用潜艇伏击和驱逐舰骚扰拖延时间。海军作战强调全局配合,单舰性能再优异也难以改变战局,唯有各舰种协同发挥才能最大化舰队战斗力。